发表时间: 2024-12-18 14:36:06 |   作者: 石晶墙板

  11月5日,美国举行总统大选。截至11月7日公布的选举结果来看,特朗普已经获得295票张选票,超过270张选举人票要求,已经锁定本次大选胜局。具体政策主张上,特朗普预计会采取削减内部税收、对外征收关税、小政府模式、放松监管等主要思路应对下一任期。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上,我们大家都认为特朗普政策思路对商品影响的主要传导途径为关税、能源政策偏好以及地理政治学态度。

  11月5日,美国举行总统大选。截至11月7日公布的选举结果来看,特朗普已经获得295票张选票,超过270张选举人票要求,已经锁定本次大选胜局。其他选举结果上,共和党在参议院预计获得至少52席,占据本次国会的多数党地位,成功扭转此前国会由控制的局面。众议院上,选举结果为与共和党得票数为190:205,结果尽管尚未完全确定,但共和党距离控制众议院仅差13张选票。

  根据总统、参议院、众议院选举结果,由于共和党至少能够得到参议院控制权,预计特朗普接下来的4年任期内面临的限制相对较少,为其政策主张推出的新法案获批可能大幅度提升。此外,若共和党继续在众议院中取得多数席位的优势地位,将会在特朗普任期内出现最高法院、参议院、众议院均受共和党控制的独特局面,政治话语权将大幅度减少,预计在接下来的2-4年内难以干预特朗普政策主张。

  关税政策:在相关的采访中,对关税政策表态上,特朗普认为通关关税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弥补财政收入,且有助于保护美国国内制造业。关税思路上,特朗普表示其正在学习威廉麦金利(第25任美国总统,其执政期间曾推出过关税法案促进美国本土工业生产崛起),并且特朗普认为关税是很好的政治沟通工具。具体的关税政策上,特朗普表示会对所有进入美国的进口商品普遍加征10%-20%的关税,并对我国商品加征至少60%的关税。此外,特朗普还把对墨西哥关税作为政治工具,要求墨西哥控制芬太尼出口数量以及移民问题,否则会对墨西哥加征25%关税。

  新能源政策:对新能源的态度上,特朗普预计将扭转过去几年中主导的新能源转型趋势,缩减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相关补贴。具体的表态上,特朗普批评拜登的《通胀缩减法案》目的并非削减通胀,拜登也曾在采访中承认该法案与通胀关系不大,更多在于提供替代能源方案以促进经济稳步的增长。预计特朗普上台后,将对《通胀削减法案》提出限制,以此减少对如光伏、风力发电厂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相关财政补贴(在特朗普眼中是对财政资金的浪费),但并不会出台专项政策限制新能源发展。

  传统能源政策:特朗普表现出了对传统能源更强烈的重视态度,以求降低能源价格并维护美国能源自主地位。具体的表态上,特朗普强调放开阿拉斯加地区的原油勘探与开采许可,依据相关预测,该地区最大日产量可达140万桶,弥补美国的原油进口需求;此外,特朗普还将放松对原油、天然气开采的监管措施,并着力于增加液态天然气进口数量。其他电力政策上,特朗普表示会学习德国,放开对煤炭发电、核电等相关传统电力公司的监管限制。

  地缘政治:对地缘关系有关政策表述中,特朗普表现出了其一如既往的“美国优先”思想,并把美国类比于一家“保险公司”。特朗普认为,北约国家应当满足至少将GDP的2%用于国防支出,并表示应当向台湾收取“保护费”。此外,特朗普目前倾向于结束对乌克兰的援助行为,将通过谈判的方式结束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并考虑放松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对中东的态度上,特朗普的表态则更加坚定,即更倾向于收缩力量解决中东地区的地理政治学冲突,对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的支持态度也更加鲜明。

  针对航运方面,我们大家都认为特朗普政策主张中的关税政策、地理政治学态度是影响集运市场的主要因素。

  首先,关税政策预计将影响集运需求。目前美国对最惠国、非最惠国实施的关税率算术平均分别为3.3%、32%,对中国适用的平均关税为19%左右。如果特朗普上台后,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叠加普征的10%,以及潜在的贸易摩擦,或能够接近其所说的60%税率目标。

  60%关税作用下,预计中国对美国出口将有所减少。目前具体关税政策尚未出台,我们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在取消最惠国待遇后,我国的家具、塑料、玩具、服装、纺织品、鞋类、精密仪器等行业的关税增加幅度最大,超过40%。从规模来看,家具、塑料、玩具等的出口货量(TEU)受到的影响较大,这些品类均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在电动汽车方面,我国对美国出口的电动汽车量较少,其中影响相对较大的车型为吉利旗下的“极星2“,而这款车在美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比例仅为0.6%。并且吉利在美工厂也已规划”极星3“本土生产。此外,特朗普称要对在墨西哥生产的中国汽车实施100%的关税,目前墨西哥是我国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众多车企与零部件公司在墨西哥投资建厂,高关税将对在墨设有工厂的中国车企造成不利影响。

  关税对我国直接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影响很小,今年前9个月从中国出口至美国的电池片、光伏组件仅占总出口金额的0.5%、0.3%。我国对美出口光伏主要是依靠辗转东南亚,美国正在针对东南亚进行双反调查,可能于11月底公布调查初裁结果,预计反倾销税率较高,对东南亚出口美国影响较大。

  从关税对集运的影响来看,特朗普上台后,如果实施更加严苛的贸易政策,在短期内可能再次会引起抢发效应。长久来看,除了减少美线整体集运需求之外,可能会进一步改变全世界贸易流向。这大多数表现在将削弱我国企业在墨西哥、东南亚地区的建厂热情,从而催生出中国企业对南美、非洲等地区的青睐。而目前的全球航线和港口配置条件并不能很快适配于贸易流向的改变,从而会造成中国-非洲、中国-南美、南美-北美等航线的运价波动幅度变大。

  其次,特朗普对地理政治学的态度主要影响集运供给端。特朗普上台后可能会为中东局势进一步增加变数,特朗普一直以来都强调对以色列的支持,以及对伊朗的强硬,但也对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提出在其明年就职前(1月份之前)结束加沙冲突的要求。然而,要短时间之内结束与哈马斯的冲突并非易事。此外,特朗普并未对黎以冲突、伊以冲突进行表态,之后特朗普如何回应伊朗的行动将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若中东各国的直接冲突结束,胡塞武装停止袭击船舶,船司结束绕行、恢复红海航线,那么全球的集装箱船运力将变为过剩的局面。但短时间内将面临接近“两个月”的运营崩溃,例如,在红海通行后,原先绕行好望角的一批船只将与晚两周出发的走红海航线的另一船只同时抵达欧洲,大量船只涌入欧洲港口,造成拥堵与卡车运力短缺等问题,市场陷入混乱。

  因此,即使认为特朗普上任后立马解决中东问题,那么未来半年内,由于受到潜在的抢运、以及通航后运营紊乱等的影响,集运运价短期内面临上行风险;长久来看,供应端上,红海通航后集运运力将过剩,并且全球航运市场的贸易流向可能会转变,但中国企业海外建厂可能加大货量,供需仍有变化。

  影响路径上,我们大家都认为特朗普政策主张中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以及地理政治学主张对原油的影响较大。

  首先,对传统能源的偏好可能会引起美国原油供给增加。特朗普政府可能通过撤销环保法规、扭转排放和燃烧限制、鼓励海上油气租赁计划、积极地推进管道与基础设施审批等行政手段支持本土传统油气供应。特朗普政府在第一任期内积极地推进阿拉斯加国家石油储备区(NPR-A)的油气租赁,2017年-2019年,美国土地管理局分别提供NPR-A约1030万、285万、400万英亩的土地,而2016年的水平不足150万英亩。同时,墨西哥湾深海原油产量在2019年达到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根据现有的项目投产计划与有利的政策环境,我们预计美国联邦海上原油产量将在特朗普2.0任期期间达到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美国原油总产量也将进一步抬升。

  其次,对地理政治学的态度可能会引起俄罗斯原油重新流入市场,但中东方面更加依赖协调。由于特朗普明确表态将收缩战略力量更加集中于中东,而俄乌冲突方面,特朗普声称将削减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加速结束俄乌冲突。目前俄罗斯原油贸易格局已经重塑,俄罗斯原油现货折扣不断缩水。若欧洲、美国炼厂恢复对俄罗斯石油的采买,可能会进一步缩小俄罗斯石油产品的贴水水平,增加国内炼厂采购端的贴水成本。

  在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府对伊朗的态度可能会更为强硬,通过对伊朗石业的制裁等方式,加重伊朗的经济负担。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退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重启对伊朗所有制裁,主要目标为石油出口及银行系统。当时伊朗原油产量为历史高位380万桶每日,在随后一年时间,伊朗石油产量下降至200万桶每日左右。原油出口量从2018年5月的330万桶每日迅速下降,到2019年底近100万桶每日水平。作为另一个受到美国制裁的重要产油国,委内瑞拉原油出口也可能受一定的影响。2019年1月,特朗普单方面发布声明,承认委内瑞拉反对派领导人瓜伊多为该国合法临时总统。随后,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随即宣布与美国断交,直至今年7月才重启与美国政府的直接对话。理论上,对伊朗(影响量最高约150万桶每日)与委内瑞拉(影响量最高40万桶每日)的制裁会造成短期供应的收紧。

  不过,特朗普政府与沙特阿拉伯的沟通较为顺畅,可能通过与OPEC+组织协调,在制裁伊朗的同时提升中东原油供应。目前OPEC8国计划从2025年1月起逐步退出现有的减产计划,预计2025年OPEC+整体供应将增加120万桶每日或更高。

  影响路径上,我们大家都认为特朗普政策主张中对传统能源的偏好可能会导致美国天然气供需双增;而地理政治学主张可能会引起俄罗斯天然气重返市场。

  首先,对传统能源的重视预计导致特朗普放宽美国天然气出口。结构性来看,2024年拜登加强了对LNG出口许可的审查,暂停批准向与美国没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出口天然气的新许可,遭到众议院的反对和重新投票,美国能源部宣布计划在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液化天然气出口审查。拜登政府政策导致部分LNG装置上线推迟,如PlaqueminesLNG原计划第三季度投产,目前预计推迟到年底。特朗普政府将转变拜登的减碳政策,放松对LNG出口许可的审查,大约3.2bcf/d的出口产能将加快通过FID,预计美国天然气出口量可能增加,从而化解本土仓库存储上的压力较大的风险。此外,供应上,预计特朗普会通过撤销环保法规、扭转排放和燃烧限制,及积极地推进管道与基础设施审批等行政手段支持本土传统油气供应。

  其次,新能源补贴下行,可能带动气电需求增加。需求方面,特朗普政策之下风能、太阳能和储能等新能源项目或将延迟或停滞,传统能源发电如气电、煤电需求预测上升。换言之,天然气可能会进入供需双增的格局。

  最后,俄乌冲突缓解对天然气影响依然要看欧洲态度。俄乌冲突以来,天然气价格飙涨,北溪一号断流,全球物流路径重塑。欧洲一方面增大对美国LNG进口,另一方面增加新能源发电、调降需求,以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特朗普上台后俄乌冲突存在结束的可能,然而目前无限期断流状态的北溪一号能否重启还取决于欧洲的态度。

  综上,中期内随着美国本土天然气预计供需双增、出口更多LNG进入全球市场,非美地区价格中枢预计缓慢回落。TTF与HH相关性走强。假设俄罗斯通过北溪一号重启或者与阿塞拜疆达成协议的方式增加对欧洲的管道气出口,TTF价格承压,JKM对TTF溢价可能走强以减少欧洲对LNG进口量,使得让更多的LNG现货转向亚洲。

  我们认为特朗普政策主张中的关税政策与新能源政策对豆系影响较大。油脂油料板块,美国国内大豆供需形势与出口倾向或发生边际变化,从而对国内豆系商品的供给产生强烈影响,并扩散至其他油脂与粕类。

  首先,关税政策带来的可能贸易摩擦或将影响美豆进口数量。2018年的贸易摩擦中,自商务部于6月16日宣布从2018年7月6日对美豆加征25%关税后,连盘豆粕与CBOT大豆走出劈叉行情;8月后,我国的美豆进口近乎停滞,而巴西与阿根廷大豆进口先后出现明显地增长,并迅速累积起天量的港口库存。而随着新季南美大豆的陆续上市,国内豆粕价格回落至低位。

  但我们也需看到,当前的供需形势与18年存在不同:一是随着巴西大豆产量的增加,我国对于美豆进口的依赖度正在降低,24/25作季巴西大豆产量或创新高,南美大豆供应充足,后续在巴西可获得足量大豆进口;二是关税政策即使如预期推出,按历史数据来看其落地至少需半年时间,因此其更多影响远期供需,而25Q2正是南美大豆大量供应的时间;三是关税政策的预期会改变当下国内油厂与美豆销售商的行为,若美生物燃料受特朗普发展传统能源政策的冲击,则远期美豆压榨利润将收缩并带动美豆下行,因此出于规避风险的需要,在当前时间仍允许的情况下,美豆销售商当期外销美豆的动机或增强,从而预期内的关税加征或与预期外的关税加征造就不同的进出口路径,限制国内豆粕的上涨高度。

  其次,特朗普主张取消新能源补贴,可能抑制生物燃料需求而对美豆油消费端产生负面影响。特朗普前次在任期间,可再生燃料义务量(RVO)增长停滞,并在此基础上批准了大量的小型炼油厂豁免申请(SRE),进一步变相地削减生物燃料需求,而豆油作为生物柴油与可再生柴油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其需求自然也受波及。缺乏政策支持,生物燃料消费量(生物柴油与可再生柴油之和)在2017-2020年期间增速明显放缓,并在2017、2018年出现负增长。其间,美豆情低迷,CBOT大豆亦处于阶段性底部。

  我们认为加征一定的关税最终将导致成本转嫁至美国国内消费者,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抑制其纺服消费,以此来降低对我国及其他纺服出口国的订单总量,中长期对棉价的利空也来源于此。另外,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4年1-9月美国进口棉制纺服127亿平方米,其中有28亿平方米来自中国,占比约22%,而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的占比分别为18%、10%、15%和9%。由于其对我国增加的关税更高,我国的订单可能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即总体蛋糕小了,我们分到的比例也低了。这将导致一些以外部订单为主的下游企业必然面临转型压力,需要挤进内需市场,国内市场或更加拥挤,花纱价差压力较大。

  对郑棉的利空需要从美棉传导。目前我国出口美国的纺服订单不止要求不可以使用新疆棉,还有很多品牌商要求只能以美棉生产,而目前巴西棉的价格较美棉更有优势,若美国订单减少,这一部分美棉进口刚需将同步减少,且存在巴西棉替代,这对美棉平衡表的出口端打压较大。而对于我国平衡表,棉花进口和消费端都有减量,影响中性。因此未来郑棉的一部分价格压力可能来自美棉的下行。

  不过,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由于特朗普上台至加征一定的关税之间仍存在一定时限,期间也不排除海外批发商为了规避关税而提前抢先备货的可能,这样也将对国内下游市场带来阶段性的火热。

  化工方面,由于下游或终端均涉及到出口环节,我们大家都认为整体上看特朗普提到的关税政策对化工板块影响最大。

  从品种来看,聚酯方面,我国是下游纺织品的出口大国。根据前期贸易战期间涉及到的美国加征一定的关税的海关61、62、63、94章节来看,2023年国内相关这类的产品合计出口金额为3042亿美元,出口至美国数额在730亿美元附近,出口美国占比约为24%,位居各出口地首位。国内纺织品零售额为5013亿元,计算可得出口至美国的纺织品占总需求的14.6%。因此若美国进一步对国内相关这类的产品加征一定的关税,对我国纺织服装的影响较大。

  PVC方面,我国是PVC地板出口国。2023年我国共出口PVC地板460.5万吨,其中出口至美国为197.8万吨,占比43%。出口美国的地板量折PVC粉需求约99万吨,占2023年国内表需4.7%。

  苯乙烯方面,我国白色家电出口数量较多。2023年,我国出口电冰箱数量6713万台,对美出口数量为750万台,数量占比11.2%;出口空调数量为6790万台,对美国出口数量为756万台,数量占比11.1%;出口洗衣机数量3845万台,对美国出口数量为182万台,数量占比为4.7%。产量方面,2023年,我国电冰箱产量为9632万台,空调产量为24487万台,洗衣机产量为7996万台。因此出口美国的电冰箱数量约占产量的7.8%,空调数量约占3.1%,洗衣机数量约占2.2%。出口美国的白色家电数量,合计约占白色家电产量的4.0%。

  在苯乙烯的终端需求中,家电需求占EPS需求约41%,占ABS需求约61%,占PS需求约49%,因此占苯乙烯总需求约45.7%。因此出口美国的白色家电需求约占苯乙烯总需求的1.83%,整体影响相对有限。

  橡胶方面,我国是下游轮胎的出口大国。2023年,我国出口各类橡胶轮胎共计806万吨,折算橡胶用量229万吨,其中出口至美国的橡胶轮胎共计27.5万吨,折橡胶使用量8.7万吨,占总出口比例为3.8%。美国很早就开始对我国的轮胎实行双反政策,导致我国出口至美国的轮胎较少。另一方面,2023年我国天然橡胶表观需求为657万吨,出口美国的轮胎需求仅占我国天然橡胶表观需求的1.3%,整体影响有限。

  整体来看,特朗普当选后加征一定的关税对化工品下游终端产品出口利空,其中聚酯和PVC下游受影响较大,苯乙烯和橡胶影响相对较小。

  首先,关税政策上,间接影响相对更大。中国对美国精铜与铜材直接出口量较小,2023年铜及铜制品对美国出口仅占比6%,因此加征一定的关税主要影响集中于下游终端含铜制品的出口,比如电机、空调与光伏。这些下游产品大多分布在在HS分类标准中的第84与第85章节,出口金额整体较大,并且是我国对美国传统贸易顺差来源领域,因此可能会在关税摩擦中受到较大影响。

  其次,对基建的态度可能增加铜的中期需求。特朗普施政方针中关于计划增加美国基础设施投资,且特朗普放宽核电、煤电等电厂建设背景下,电线电缆领域的需求预测增加。

  总的来看,市场短期先行交易贸易摩擦而后关注再通胀这一长期慢变量的趋势。铜价近日因淡季累库预期+关税摩擦预期+强美元三因素共振下行,但中期视角而言铜价支撑在于海内外流动性宽松环境和再通胀预期支撑,关注跌价后产业心理转变及出现囤货行为的价格支撑位。

  首先,关税政策上,预计影响我国铝材出口幅度偏大。根据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铝材对美国出口年度112.36万吨,对墨西哥出口年度71.13万吨,整体对涉及美国可能增加关税地区铝材出口近183万吨,占比我国出口18%。

  其次,若俄乌冲突结束,俄铝海外有望重新流通。由于俄乌冲突影响,美国、英国、LME对俄铝、铂等金属实施制裁,被制裁期间俄铝直接去往欧美的铝锭已经减少。若制裁减轻,预计俄铝海外有望重新流通、定价,后期有望重新回归欧美市场。

  总的来看,对俄铝制裁的减轻、叠加对我国关税增加,可能带来铝锭和铝材全球贸易格局继续重塑,即俄铝来中国的量级减少,而铝材出口至海外(美国墨西哥)量级减少;但在具体措施实施前,市场有几率存在铝材抢出口行为。

  对工业硅与碳酸锂,我们大家都认为主要的影响路径为特朗普对新能源政策的补贴减少可能减少相应产品需求,关税政策影响较小。

  工业硅方面,关税政策上,我国光伏企业大多通过布局东南亚国家,从而打通了绕道东南亚出口美国的绿色通道。2023年美国光伏组件进口中,东南亚四国的占比超过了75%,直接出口影响偏小。但由于环保政策放松、新能源补贴(特别是特朗普对《通胀削减法案》的明确反对),美国光伏装机增速有一定回落的风险,潜在的政策扰动可能将导致我国电池与组件企业出货体量的减少,进而影响以多晶硅为代表的光伏主材需求,因此对工业硅在中长期的价格预期上形成一定的利空。

  碳酸锂方面整体逻辑与工业硅相似。关税政策上,由于我国对美直接出口电动车、动力电池较少。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出口美国的新能源乘用车为1.86万辆,占比仅0.4%,因此特朗普上台对我国的锂电需求的直接出口影响较小。但新能源政策上,目前特朗普可能取消对新能源汽车的税收补贴,导致全球锂电需求的中长期增速略有压制。

  执政思路上,特朗普预计会采取削减内部税收、对外征收关税、小政府模式、放松监管等主要思路应对下一任期。具体政策上,目前特朗普已经宣布了对内企业税率调整至15%、对外普遍加征10%关税并对我国额外征收、支持传统能源发展、放松监管限制等多项举措。

  总体来看,目前我们大家都认为特朗普政策中关税、能源政策取向、地理政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大宗商品的供需与定价产生边际影响。

  关税政策上,对我国加征一定的关税以间接影响为主。我国以产成品出口为主,其中服装、机械制品占比相对较大,预计棉纺、铝、橡胶等产品均会受到较大冲击;且由于我国是出口大国,关税的增加预计会导致集运需求下行。此外,要关注贸易摩擦可能会引起我国对美豆进口态度变化带来的大豆供给变化。

  能源政策上,由于特朗普对传统能源的支持态度,预计特朗普会通过撤销环保法规、扭转排放和燃烧限制,及积极地推进管道与基础设施审批等行政手段支持本土传统油气供应,预计原油、天然气的供应量均可能增加。需求端,由于特朗普可能放开美国LNG出口限制,叠加特朗普政策下光伏、风力发电量可能下行,对气电的依赖程度获将加深,导致天然气需求边际增加,天然气生产商营收上行。

  其次,特朗普对《通胀削减法案》以及新能源鲜明的反对态度,预计相关领域补贴将会一下子就下降,导致光伏装机量下行、新能源车消费量可能下降,压制工业硅与碳酸锂需求。

  最后,特朗普对地理政治学态度的变化,预计将减轻对俄罗斯的制裁,使得部分来自俄罗斯的资源品重新流入海外市场。具体而言,由于制裁影响,俄罗斯原油、铝锭等在22年后的主要流向地区为中国、印度等地,相关制裁的取消预计将导致俄罗斯资源品全球贸易格局继续重塑,对欧美的出口数量增加。此外,特朗普对中东的重视态度,可能会为红海危机带来不一样的变化,进而影响航运路线,导致集运供给变化。